首页 资讯 正文

从绰尔河到西辽河的世纪之约——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特别报道

体育正文 136 0

从绰尔河到西辽河的世纪之约——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特别报道

从绰尔河到西辽河的世纪之约——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特别报道

6月30日(rì),来自绰尔河的清流注入莫力庙水库。 2025年6月30日,当位于兴安盟绰尔河的清流穿越391公里山河,由(yóu)末端出水口(chūshuǐkǒu)涌入通辽市莫力(mòlì)庙水库,这座已经干涸21载的亚洲最大沙漠水库,即将迎来水润万物的新生。 “引绰济(yǐnchuòjì)辽工程全线试通水成功!” 历时7年、近3万人参与(cānyù)建设,引绰济辽工程交出万众瞩目的(de)答卷,一个酝酿半个多世纪的梦想终于实现。 此刻,滔滔(tāotāo)绰尔河水,正沿着引绰济辽(liáo)工程一条主干线、9条支线,如同疏通的(de)主动脉和毛细血管,迅速渗透到沿线区域,为兴安盟、通辽市两地8个旗(gèqí)县市区、10个工业园区“解渴”,蒙东大地缺水困局将迎来历史性转机。 问水——困顿与期冀的(de)交织 西辽河,流淌千年,孕育了灿烂的红山文化(wénhuà)、兴隆洼(xīnglóngwā)文化,与黄河、长江共同滋养了中华文明的根脉,浇灌出内蒙古重要的经济区和粮食(liángshí)产区。 然而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,从1998年起(qǐ),西辽河断流(duànliú),成为全国七大江(dàjiāng)河中唯一断流的大江大河干流。河床干涸、土地沙化,生机不再。 受此影响最大的,莫过于西辽河流域面积(miànjī)占(zhàn)全市总面积67%的通辽市。作为全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,通辽市人均水资源量(shuǐzīyuánliàng)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%。 据(jù)《2024年通辽市水资源公报》显示,2024年全市总(zǒng)供水量(gōngshuǐliàng)为28.82亿立方米,其中,地下水源供水27.84亿立方米,占总供水量的96.6%。 地表水资源(zīyuán)匮乏,各行各业严重依赖地下水(dìxiàshuǐ)资源,造成(zàochéng)地下水超采。2024年底,水利部、自然资源部划定通辽市境内西辽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区面积8738平方公里,超采量8.71亿立方米,占全自治区超采量的61%。生态告急,发展受限(shòuxiàn)。 而与通辽市相邻(xiānglín)的(de)兴安盟,河流密布,嫩江一级支流绰尔河是其中最大的一条,多年平均(píngjūn)径流量超(chāo)20亿立方米,水资源充沛。与此同时,其南部地区同样面临水资源匮乏、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困境,曾被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。 20世纪50年代,水利专家发现绰尔河(chuòěrhé)流经的文得根山是拦河建库的最佳天然(tiānrán)坝址,跨流域调水的构想跃然而(ránér)出——从绰尔河引水补给西辽河流域。 希望的种子一旦萌发,便以势不可挡的力量扎根(zhāgēn)。 人们不会忘记,各级党委政府牢记党中央(dǎngzhōngyāng)嘱托,坚守以人民(rénmín)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接续奋发,描绘同一张蓝图。 人们不会忘记,几代水利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奔走(bēnzǒu),在山林间开展(kāizhǎn)实地勘察,反复进行可行性研究、论证、规划设计。 终于,在(zài)2017年11月27日,水利部(shuǐlìbù)传来喜讯:引绰济(yǐnchuòjì)辽工程初步设计报告获批!酝酿半个世纪的梦想照进现实,内蒙古上下一片沸腾。 引绰济辽(liáo)工程(gōngchéng)的实施,将彻底改善绰尔河下游农业灌溉条件,有效保障受水区近300万群众生产生活(shēnghuó)用水,显著缓解(huǎnjiě)西辽河流域地下水超采,对促进蒙东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修复、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。 2018年9月,作为国家水网骨干工程,内蒙古迄今为止(qìjīnwéizhǐ)投资规模最大(zuìdà)的水利工程——引绰济(yǐnchuòjì)辽工程开工建设。两条原本毫无交集的河流,开启了“奔赴”之旅。 治水——决心与智慧的(de)攻坚 俯瞰文得根(wéndégēn)水利枢纽。 时间,是最伟大(wěidà)的书写者。 站在位于兴安盟扎赉特旗文得根水利枢纽大坝上,1358米长、48米高的(de)梯字形主坝如铜墙铁壁,与三面环山一起,将绰尔河拦出“高峡出平湖”的壮丽景致。19.64亿立方米的总(zǒng)库容,可(kě)抵御5000年一遇(yīyù)的大洪水。 这里就是引绰济辽工程的“水脉之源”。只需指挥调度中心(zhōngxīn)一声令下,输水工程取水口弧形闸门缓缓(huǎnhuǎn)开启,文得根水利枢纽滔滔绰尔河水便通过隧洞(suìdòng)和地下输水管道直奔西辽河。 6月,骄阳似火,引绰济辽公司(gōngsī)副总经理、文得根枢纽(shūniǔ)分公司经理刘冰回忆起筑坝时如火一般炽热的岁月。 2021年夏季,扎赉特旗降雨量骤增,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多出近一倍(yíbèi)。文得根水库围堰截流后(hòu),大坝尚未填到(dào)一定高度,一旦出现垮塌,后果不堪设想。 “与时间赛跑,抢筑大坝!”施工24小时昼夜不停,百十辆大型机械挑灯夜战,大坝填筑高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增高,直到高程达到368米(mǐ),可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时,所有人才安下心来。同年10月(yuè)22日,大坝封顶(fēngdǐng),比设计封顶日期提前了一个汛期(xùnqī)。 如果说文得根水利枢纽是整个工程的心脏,那么输水工程主线就是大动脉(dàdòngmài)。这条“生命动脉”穿越大兴安岭南麓的山区(shānqū)一直到西辽河流域的冲积平原,全长391.036公里。而在看不见(kànbújiàn)的地下,涌水(yǒngshuǐ)、断层破碎、围岩变形、高寒等更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一道道难关。 其中,183.59公里(gōnglǐ)长的(de)隧洞段因其长度长、埋深浅和地质条件复杂,被视为整个工程的“硬骨头”。工程全线引进5台国产TBM,承担(chéngdān)92.682公里的隧洞掘进(juéjìn)任务,拉开(lākāi)了TBM在内蒙古水利工程史上首次大规模应用的序幕,刷新了国内同级别洞径TBM月进尺纪录,创下连续5个月月进尺超过千米的骄人成绩。 TBM精准贯通(guàntōng)隧洞。 大国重器用(qìyòng)精良技术托举起伟大工程,来自五湖四海的参建人员则(zé)以坚忍和匠心,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攻坚,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(kěnéng)变为可能。 输水工程行进至蛟流河处,为降低安全风险并(bìng)保护水源,施工方采用顶管(dǐngguǎn)工艺进行穿河作业。顶管机像“蚯蚓钻土”一样,在地下把直径4.3米的钢筋混凝土管道一节一节顶进去。顶管机穿越“上软下硬”复合地层时,常常遭遇岩石卡顿、刀头(dāotóu)(dāotóu)磨损情况,必须派人进入刀盘(dāopán)前方的高压舱内排除故障、更换刀头,作业极其危险。 工人在高压舱内进行更换刀头(dāotóu)作业。 考虑身体极限,每次进舱时(shí)间(shíjiān)要控制在(zài)5小时之内,除去入舱时升压、出舱时降压时间,舱内有效作业(zuòyè)时间不足1小时。“特种作业人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,在里面拧螺丝、换刀具,体力消耗巨大,精神高度紧张,出来(chūlái)时浑身湿透,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(yīyàng)。每一次开舱,都是对意志、体能和技术的极限考验。”引绰济辽工程输水工程隧洞段施工六标项目总工熊亮说,第一次带压开舱历时11天、连续(liánxù)进舱35次才将故障排除。 2023年9月(yuè)(yuè)26日,历时16个月,这项国内(guónèi)土岩复合地层最大(zuìdà)口径、最长距离穿河顶管顺利贯通。在946米的顶管作业中累计带压进舱300多次,排除故障7次,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顶管工程技术领域空白。 7年,是时间的刻度,也是奋进的标尺。在地下30米隧洞冰冷水流中作业的身影,为(wèi)支持文得根水利枢纽库区建设挥别故土移民搬迁的农牧民,与国家重大工程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切情怀,两地人民同饮一江水的血脉相连,共同(gòngtóng)浇筑出内蒙古水利建设(shuǐlìjiànshè)史上的丰碑(fēngbēi)。 兴水——生态与发展的(de)共赢 绰尔河水的稳定注入,对莫力庙水库(shuǐkù)生态改善(gǎishàn)、旅游业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。 “来水了!”当绰尔河水在末端(mòduān)出水口掀起澄澈浪花,汩汩注入(zhùrù)莫力庙水库,围观的人群中爆发出阵阵欢呼。 6月30日(rì)一大早,得知消息的周边村民纷纷赶来,不少搬到外地居住的老人也特意赶回来看水。往日寂寥的库区变得有些拥堵(yōngdǔ)。 雀跃的人群(rénqún)中,科尔沁区(kēěrqìnqū)徐家窑村党支部书记刘文超万分感慨:“从项目施工起就开始盼水,终于盼来了。” 莫力庙水库,不仅是老一辈村民的集体乡愁记忆,也与(yǔ)周边村子的命运紧密(jǐnmì)相连。 “小时候中午放学不(bù)回家,从水库(shuǐkù)捞鱼炖着吃,撒一把盐就是最好的美味。地下水位(dìxiàshuǐwèi)高,生态好,庄稼也(yě)(yě)长得好。20世纪90年代初,水库有游船和小岛,周末游客爆满,吃饭都得排队。”刘文超回忆。也因此,距水库只有几公里的徐家窑村发展起了农家乐(nóngjiālè)、采摘园和渔业。直到2004年水库彻底干涸,农家乐、采摘园、渔场纷纷关闭。尽管2021年起水库有生态补水,但很快就渗透到地下。 2018年,引绰济辽工程动工,看到希望的(de)刘文超带领村民提前重新布局发展(fāzhǎn)农家乐和民宿,只待水来。 如今,有了绰尔河的稳定给水,莫力庙水库重现当年(dāngnián)风采指日可待,也将为(wèi)水库周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 “引绰济辽工程运行后,将为科尔沁区每年引入1.09亿立方米以上的绰尔河优质(yōuzhì)生态水源,预计置换原(yuán)工业用地下水近2000万立方米,显著减少(jiǎnshǎo)地下水开采(kāicǎi)。同时,通过莫力庙水库的复苏,可以持续不断地有效(yǒuxiào)回补地下水,对于巩固科尔沁区超采区治理成果、保持(bǎochí)水生态采补平衡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。”通辽市科尔沁区水务局局长邓洪林说。 奔涌的(de)水脉,更是发展的命脉。 作为全国水资源匮乏地区,通辽市实行严格的(de)水资源用途管控(guǎnkòng)。西辽河流域内水量超过管控指标的科(kē)尔沁区、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、科左中旗等7个旗县区,除城乡居民生活(shēnghuó)或者供热管网补水等特殊情形外,一律暂停审批新增取用地下水。 这意味着,一些工业项目受水资源限制无法落地、上马,发展受制于(shòuzhìyú)水、受困于水(yúshuǐ)。 “引绰济辽工程多年平均供水(gōngshuǐ)量4.36亿立方米,其中计划向(xiàng)兴安盟供水1.49亿立方米,向通辽市供水2.87亿立方米,将有力(yǒulì)打破水资源制约瓶颈,保障未来(wèilái)发展用水需求。”通辽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科科长马飞华说。 通辽金(jīn)煤化工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检查净水设备的运转情况。 位于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通辽金煤化工(méihuàgōng)有限公司是首批接引引绰济辽工程水源用于生产线(shēngchǎnxiàn)的大型企业。作为全球首家以(yǐ)褐煤为原料生产乙二醇的现代化高新技术企业,水是至关重要的“生命线”。引绰济辽工程水源的引入,为生产线的连续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(bǎozhàng)。 与此同时,通辽(tōngliáo)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型引调水工程也已经完成立项,预计年可置换地下水量100万立方米。到(dào)2026年底,开发区7000多名百姓将优先(yōuxiān)喝到来自绰尔河的放心水。 水流奔涌,沁润北疆。莫力庙水库达到(dádào)一定水量后,将通过孝庄河汇入西辽河,帮助母亲河重展笑颜(xiàoyán)。曾经为水所困的(de)蒙东地区,即将书写出因水而兴的崭新篇章。 内蒙古日报·草原云记者(jìzhě):霍晓庆 高敏娜 张慧玲
从绰尔河到西辽河的世纪之约——引绰济辽工程全线试通水特别报道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